亞洲金融風雲再起?
亞洲金融風雲再起?
面對投資人贖回壓力、未來美國利率上升趨勢、以及近來亞洲經濟成長動能不振下,國際熱錢紛紛撤離亞洲。下半年至今短短不到兩個月,印度盧比及印尼盾相對美元已貶值8%左右、馬來西亞幣貶4.2%、泰銖貶3.08%、菲律賓披索貶2.4%,就連新加坡元也貶值1.5%。也因此,有人揣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是否再起?
不過,倘若以目前亞洲國家的經濟體質,相較於1997年的狀況看,早非吳下阿蒙。就實質面的貿易收支狀況看,記得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幾年,亞洲各國在幣值高估情形下,出口也仍然成長,但除了中國大陸及台灣外,所有受牽連的國家,沒有例外,全部都有貿易逆差現象。這些國家為了平衡國際收支,只好不斷提升已高估的匯率、利率吸引金融資金流入,這樣遭扭曲的股匯價格,一旦超過臨界點,當然造成投資者獲利了結,資金撤離現象。
不過現在的狀況,韓國及馬來西亞擁有超額的貿易順差;印尼主要的問題出現在近來原礦產價格崩落,以致產生貿易逆差現象;泰國則是貿易逆順差起伏不定;菲律賓則靠著服務貿易稍稍平衡商品貿易逆差現象;而印度的狀況則的確有類似1997年東南亞的影子。因此,除了印度外,其他亞洲各國貿易實力相較1997年,已不再是存在缺口始終無法平衡的現象。
另外,就金融匯率來看,東南亞的匯率也不似1997年明顯高估的情形。就以近來貶值嚴重的印尼盾來說,貶至1.08萬兌1美元,已接近2008年以來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低水準,而相較於近年來印尼經濟的成長表現,目前匯率水準實在不能說還有多大的貶值空間。同時,自1997年金融風暴後,亞洲各國間已成立外匯相互支援的換匯機制,狙擊客面對的已不只是單一國家的金融力量而已。
因此,近年來亞洲的貿易實力與金融價格不能說呈現大幅泡沫,以及各國間外匯聯防機制的條件下,亞洲當不致重演1997年金融連鎖性風暴的情況。只是過去幾年在美國QE政策,導致資金流動性外溢到亞洲,亞洲實質或金融資產價格扭曲墊高,也是事實。如今,資金潮水回流美國,亞洲各國便得面對資金流動性短缺的挑戰,各國得止血療傷一陣子,恐也不可避免。
一般以為,因為QE的大量實施,照理說,QE退場雖然減購美債,但應該還累積著大量的資金存量才對,這些資金存量難道不足以因應暫時性的資金短缺?目前全球累積的資金存量的確是史上最高。但麻煩的是所謂流動性短缺風險,問題重點在於流量,不在於存量多寡,例如,一個富翁估計會有相當數量的現金流入,而在超低的利率環境下,經濟理性者一定將其大部分現金投資在房地產、黃金、債券、或投資金融衍生性商品,因此,就資產存量而言,其為大富翁,但倘若忽然有一天,現金流入突然短缺,不管有多少存量,都必須處分其資產,而造成該資產市場的波動;再者,倘若此時金融市場的低利環境也可能發生改變時,那麼,這位富翁則更有動機處分其資產或金融投資,更加深市場波動的可能性。
資金潮水來時,不分彼此,水漲船高,大部分投資者不會去關心投資標的存在的風險,但潮水退後,所有的資產價值,必然受到重新檢視,大家又開始關注投資標的國的經濟體質了,這也是為什麼同樣面臨資金潮撤離,各國市場反應有所差異。所以說,QE退場會是另一番經濟運作法則的開始,也是見真章的時候。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亞洲金融風雲再起